说起朱何萍老师,大家对她的印象离不开一个“老”字——老在学校、老在加班、老不回家。201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她,早已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可靠的同事、优秀的辅导员。
朝气蓬勃,唱响最持久的“辅”音
作为一名90后的辅导员,朱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型辅导员。”她说虽然自己年轻,缺乏工作经验,但是可以虚心学习;也正因为自己年轻,有活力,所以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也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
学影视的她,常用学生为素材进行创作,与学生一起拍照,拍视频,发条微博,做成抖音,写进微信公众号,向所有人分享她与学生的点点滴滴,而这充满爱的一点一滴早已灌满学生们的内心。年轻的她尝试用不同的社交软件、媒体与学生沟通,她说她热爱尝试,要深入学生们的虚拟社交圈,尽职尽责用新媒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层层递进占领学生们的思想高地,而这种循序渐进早已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记。她用照片记录美好,用视频留下真诚,这是她的日常,她不要做学生成长的最强音,她让出C位用最悠扬持久的“辅”音,萦绕在学生耳畔,伴他们成长成熟。
以爱之名,“导”演关于梦的纪录片
在朱老师看来,辅导员的工作是关于一个人未来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未来走向的事情。所以,对于我们的学生,在保证其取得学业上的收获之外,我们更应该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撒播一些关乎人性、道德、责任和真善美的种子,让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梦地奔跑,在逐梦的路上兜中有糖。她说,与其艳羡他人的天空斑斓,不如埋头耕耘自己的土地,做好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为此,她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周末、节假日都主动要求留校值班,用实际行动充实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学生一起导演只属于他们的关乎感动关乎爱的成长纪录片。
沧海一粟,甘做普通的一“员”
2016年,刚毕业的朱老师就成为了一名专职辅导员。她说那时候一上岗就接手了五个新生班级。刚开始的那个学期真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经常因为学生的事彻夜难眠。曾经因为一个贫困女生而心疼自责,为她筹集善款;曾经因为一个学生的失联而焦虑不安,到处寻找;曾经因为学生半夜急诊而奔赴医院;也曾经因为毕业生的一个感谢短信而痛哭流涕;也曾经因为学生的祝福而感动不已。自从当了辅导员,她就养成了睡觉前看手机不关机的习惯,就害怕学生有事找不到她。她说这份工作无关前程,不惜名利,只图安心。
她愿做学生们生命中的过客,甘做普通的一员,只盼在那金秋九月能有人,或许能有很多人会想起合职老师朱何萍。(供稿:机电工程学院 编辑:朱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