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底,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我院开展了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内升素质、外树形象”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推进工作在校内次第开展。为了推进我院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础课部以大讨论活动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开始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一、多措并举,为全面深化公共课程改革做准备
(一)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公共课程改革工作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改革步伐,基础部成立了“公共基础课部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同时制定了周密的改革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并广泛宣传、贯彻落实,旨在让每位教职员工都能充分解放思想,让每位教职员工都能切身积极参与到改革中。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升内涵素质。
进一步完善《教学巡查制度》、《基础课部教案评分细则》、《基础部教学人员考核办法》、《教研室工作考核办法》等,继续以“如何上好一节课”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内涵建设改革。
(三)广泛讨论、深入调研,查找基础课教学中存在问题。
为了深入查找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一是在学院“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内升素质、外树形象”的大讨论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基础部与其它部门之间、基础部内部以及各教研室内部都开展了广泛的座谈讨论活动。二是基础部深入地开展调研活动。就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召开了学生座谈会、专兼职教师座谈会、毕业学生访谈,走出校门深入考察、学习,了解相关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通过讨论和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教学需求,增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明确了改革的目标。
二、我院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定位不准
公共基础课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普教色彩过浓,模糊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往的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也主要集中在某一门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课程体系仍以学科体系为主,偏重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和相对完整性而忽视了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有机的联系。
(二)公共基础课程与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大
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学生虽然承认公共基础课在自己素质提升上的重要性,但同时又认为现有的课程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其思想认识与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与中学普通文化课程没什么区别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不能达到帮助个人成长、提升职业能力的期望值,甚至传统单一的理论授课模式还不如中学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显著。
(三)公共基础课教学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把基础理论课转变成具有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以及学生认可的能力训练课程,这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能力是一大挑战。目前,由知识传授型转换成行动引导型,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做练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在公共基础课程部分相当艰难。教学观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都是课改难以走出困境的制约因素。
(四)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教学理念亟待完善
公共基础课教师大都来自于基础学科,缺乏专业教育所必需的双师素质和指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的示范操作能力,教学实践很难做到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公共基础课门类繁多,加上课程服务于整个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需求千差万别,众口难调,使得公共基础课在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的程度上都很难把握。而且高职院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大多优先满足于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的公共基础课程由兼职教师、辅导员等填充替补,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较为粗放松散,这些因素都对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的课改热情与提高课程质量的动力产生着消极影响。
三、我院公共基础课改革初步设想
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系部、分院的充分理解和帮助下,以及基础部全体教职工的广泛参与、全力支持下,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形成了初步改革设想。
(一)改革目的
通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语文、数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满足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起与我院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使学校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二)改革基本原则
各类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既要以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为依据,更要联系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本着“积极创新、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三)改革基本思路
1、公共基础课服务于专业需要,旨在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此,一要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职业需求;二要系统设计选用选修和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资料;三要与教育部、教育厅颁布标准的课程内容与测试内容相衔接,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
2、优化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对于各门基础公共课程,将根据专业和自身的特点在内容上划分为基础模块+行业模块+拓展模块(专项训练、辅导等),在教学方式上划分为必修+选修+自主学习,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减少非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堂教学时间,提供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选择。如英语可采用公共英语+职业英语+专项培训的模式;体育可采用一学期普修+一学期选项+专项训练的模式等。
3、实行分类分级教学,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专业的类别设置公共基础课,如数学、物理等课程可根据专业需要设置;对于大学体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3项专项课程;对于大学外语,可在条件成熟时实行分级教学。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的学习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光盘、录像等各种教学平台和资源,开放学习时间,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供稿:基础部,上传:徐薄,审核:魏华)